与徐磊青教授一起工作


1660709013777312.jpg




团队介绍

同济大学环境与行为实验中心 

1660709726343019.png

同济大学环境与行为实验中心,是由徐磊青教授创建与运营的当前国内建成环境与虚拟人因研究的领先实验平台,隶属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成环境技术中心。经数年建设与发展,环境与行为实验中心已形成由学术研究人员、教师、学生和相关从业人员组成的组织构架明确,研究方向多元的跨学科研究团队。


实验中心目前具备Mars虚拟环境系统、人机环境同步系统、可穿戴生理测试系统、行为观察分析系统等,以及虚拟眼动、ArcGis10.7 、Pro2.4等硬件与软件设备,搭建形成集虚拟场景、穿戴式设备、传感器、以及数据采集与分析等功能为一体的虚拟人因反馈集成系统平台,支持多源城市数据、多维多尺度信息模型数据、城市感知数据等数据整合与分析的数字孪生系统平台。中心聚焦于人性化城市空间的重要主题,包括健康、安全、效率、舒适、美观、满意和多样性等等。中心致力于推进人居环境健康、公共空间复愈与更新,公共空间效率与优化,虚实环境交互、社区规划与更新等方面的基础研究。


1660709013850818.jpg





同济大学国家现代化研究院城市更新中心 

1660709726649572.jpg
同济大学408研究小组建立于2014年,是徐磊青教授领衔下的建筑和城市设计、环境、景观、城乡规划的跨学科研究平台。408研究小组围绕国家、社会需求和国际设计前沿,针对城市更新、社区更新和新时代建筑与环境设计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开展前瞻性与实践性俱备的研究。为各级政府与企业机构提供政策建议、咨询意见和解决方案。目前在研国家重大研发计划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2014年成立至今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上海市高峰计划1项等。

同济大学国家现代化研究院是国内首家以“现代化”命名的研究院,根据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对国家现代化指标体系进行分解、定量和标准化研究,为中央决策与国家战略提供咨政服务,为上海市提供战略决策支持;同时服务同济大学学科建设。

城市更新中心在徐磊青教授率领下,致力于探索解决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存量更新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既有建築更新、包容性和修復性規劃、社區更新和公共空间复兴、健康设计等课题的咨询等。通过深入的调研分析与需求研究,为城市更新提供针对性的、系统性的解决方案,提出项目实施路径与组织模式,打造城市更新示范标杆项目。

1660709726352051.jpg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

因课题与研究需要,拟招聘博士后、研究员若干,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与社区更新、公共空间设计与环境心理学、虚拟与混合环境营造等。你可以根据自身研究兴趣,独立承担课题;也可以直接参与到团队已有的课题或项目中。与合作导师商议后,申请者可自由选择2-3年的博士后合约期限,制定包括但不限于城市更新、生活圈规划、街道与公共空间、社区更新、老旧小区改造、虚拟与混合环境营造、身体与神经建筑学等等多个不同方向的研究计划。




我们提供

技术平台支持

408研究小组、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和同济大学国家现代化研究院,将为你的课题提供各种支持。希望你的研究能够拓展新时期城市与社区更新、公共空间迭代设计、多媒介多价值的建筑与环境设计等议题。在平台上,提升您的研究积累和学术影响网络。


招募条件

条件与待遇

有意申请者,请将简历、学历学位证书、研究成果简介和代表性论文等材料合并为一份PDF发送至以下邮箱:leiqing@tongji.edu.cn
邮件标题注明应聘博士后+姓名;或 研究员+姓名
博士后审核条件与岗位待遇,请参照《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科研工作考核暂行办法》与《博士后培养经费安排调整方案》。
研究员要求:国内外一流大学取得硕士或博士学位,专业包括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地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




合作导师

徐磊青教授介绍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同济大学国家现代化研究院 城市更新中心主任
同济大学环境与行为实验中心主任
住建部科技委社区建设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建筑学会 CEB-ASC副主任委员
国际人与环境研究联合会(IAPS)中方大使
Architectural Science Review 编委

徐磊青教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四项,主持国家重大研发计划课题一项。获得2017年度上海城市规划协会规划设计一等奖,2018年度中国城市规划协会规划设计一等奖。在国内外杂志和国际会议发表论文180余篇。

徐磊青教授的研究触及了人性化城市空间的重要主题,包括活力、健康、效率、美觀、满意和多样性等等。他是城市空间环境与行为、心理、身体关系的重要学者和代表人物。同时也是当前中国城市和社区更新领域的知名思想家、研究者和设计师。在城市更新、社區更新、社区生活圈、既有建筑更新、老旧小区改造、街道与公共空间设计等方面,发展了城市修复与健康疗愈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体系框架,并长期担任上海15分钟社区生活圈、浙江未来社区等项目的评委。